癌症是无情的,它让无数鲜活的生命沉寂下来,让无数绚烂多彩的人生变得黯淡无光,让无数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的晚期癌症,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治愈手段。
但幸运的是,有办法可以阻止某些疾病发展为癌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什么样的疾病
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癌症的“近亲”,叫做“癌前病变”。
顾名思义,癌前病变指的是某些疾病发展为癌症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它本身并不是癌症,但是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中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再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癌前病变就好比突然出现的小故障,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它就会变成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汽车,后患无穷。
展开剩余81%但是,如果发现汽车的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刹车”,也就是在癌前病变阶段予以重视并加以治疗,就有机会“躲过一劫”,避免癌症的发生。
正常的机体为什么会
出现癌前病变?
事实上,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先天遗传背景,但更多是后天因素(如环境暴露、慢性刺激、感染等)长期作用导致的后天获得性病变。
遗传性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常见的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等,这类病变因遗传缺陷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确诊此类遗传性癌前病变,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结合家族史进行相关检测及针对性筛查,从而制定个体化预防策略。
获得性癌前病变则一般与不良生活习惯、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一旦查出获得性癌前病变或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必须重视起来,积极治疗,避免癌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常见的获得性癌前病变有哪些?
分别有什么症状?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将获得性癌前病变大致分为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1.消化系统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
也称“腺瘤性息肉”。腺瘤组织血管丰富,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可引发出血。因此,若出现便血(鲜血便或黑便)或腹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大肠腺瘤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并结合病理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通常建议及时进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治疗,以降低其进展为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直径 ≥2 厘米的大肠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研究显示可达约 50%),且在一定范围内,腺瘤体积越大,其癌变风险往往也越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容易导致胃黏膜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经常胃疼,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一种炎症性肠病,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生结肠癌。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未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监测。
2.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病变,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型程度,CIN分为三级: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 (中度)、CINⅢ (重度,含原位癌),其中CINⅡ、Ⅲ 进展为宫颈癌风险较高。常见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 (如 TCT)和HPV检测,确诊需宫颈活检。治疗依级别而定,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是一种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见于 40 岁左右的女性。常见症状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疼痛或胀痛等,该病变具有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需密切监测随访。
3.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黏膜白斑
常见于口腔、生殖器等粘膜部位,临床表现为白色斑块或斑片,具有恶变潜能,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例如,喉白斑可能发展为喉鳞状细胞癌。
关于“癌前病变”的误区
首先,癌前病变不是癌症,因此,不应将“癌前病变”与“癌症”等同起来,癌前病变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次,不必将癌前病变的范畴扩大化,也不应将不属于癌前病变的表现或疾病误判为癌前病变而过度焦虑,比如普通皮肤痣(非交界痣或发育异常痣)、单纯性消化性溃疡等均不属于癌前病变。
事实上,多数癌前病变进展缓慢,仅有部分在长期未受干预的情况下可能逐步发展为癌症,因此在保持必要警惕(如定期监测、及时干预)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
总结
1癌前病变是一类因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或形态改变,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若长期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能发展为癌症的病变。 2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相关,也常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慢性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刺激有关。 3作为癌的“近亲”,一旦明确诊断后,须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患于未然。
策划制作
来源丨中华医学会
作者丨阮起珺、龚渝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审核丨潘战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杨盛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发布于:北京市汇融优配-配资平台网址-十倍杠杆股票-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