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终年51岁。荧幕上,她是那个为患癌儿子奔走的母亲。可现实里,她的生命防线,却被癌症无情击穿。
朱媛媛资料图,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朱媛媛丈夫辛柏青在讣告中写道:“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时间里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
癌症并非一夕爆发,而是日积月累的逐步瓦解——免疫细胞在与癌细胞的长期拉锯战中崩溃了,导致“兵败如山倒”。
01 免疫细胞如何决定癌症命运?
每个人每天体内都会产生少量癌细胞,只要其免疫功能正常,能及时清除癌细胞,人就不会患癌症;只有当癌细胞没有被免疫细胞及时清除时,才有机会无限制地生长、增殖,发展成癌症。
多项国际研究表明,35岁之后,人体免疫系统开始进入“功能减退期”,关键细胞——自然杀伤(NK) 细胞)、T细胞(尤其是CD8+杀伤性T细胞)数量减少、反应迟钝、效能减弱。到了50岁,这种下滑速度显著加快。
展开剩余87%你是不是开始反复感冒?以前几天能恢复,现在要拖上十天半月?
你是不是常感疲惫?不是睡眠不足,而是醒着也提不起劲?
你是不是经常冒出炎症?甚至平白无故查出结节?
中年之后,身体往往仍看似健康,但免疫战线已在内部一寸寸瓦解。
自然杀伤(NK) 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个小亚群,也是免疫系统的第一反应者,在清除衰老病变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以及控制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N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1) 直接识别和裂解肿瘤细胞;
(2) 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来募集和协调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形成综合抗肿瘤的微环境;
(3)NK细胞的功能与多种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密切相关——NK 细胞要么是免疫疗法的直接靶标,要么会间接受其他治疗靶向细胞的影响。
当患者体内具备足够数量且功能正常的NK细胞时,能够有效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更好的抗癌效果——这些"免疫先锋"就像是启动抗肿瘤反应的第一道开关。
NK细胞是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效应器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癌症患者体内的 NK 细胞功能却发生了障碍。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一篇综述指出,癌症(肿瘤微环境)和癌症治疗期间发生的许多因素(术后应激反应、放化疗、心理压力)都影响着NK细胞数量与活性,降低了NK细胞的功能。
因此恢复受损的NK 细胞功能对癌症治疗至关重要。
02 NK细胞成为抗癌新利器
目前,有关NK细胞的抗癌研究呈指数增长,已是免疫疗法创新的主要领域。
过继性NK细胞疗法是有望消除肿瘤的最有效策略之一,具体来说是将NK细胞在实验室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激活和扩增后,直接静脉输注或以其他方式引入患者体内,增强NK细胞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
用于过继输注的NK细胞来源广泛,包括外周血来源NK细胞、脐带血来源NK 细胞、NK 细胞系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衍生的NK细胞等。
其中,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但将外周血衍生的NK细胞扩增到足够的细胞剂量相对费时费力,并且在免疫细胞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可能会由于采集不到足够免疫细胞进行培养而失去治疗时机,而脐带血在此时能提供一个获得正常免疫细胞的机会。
脐带血来源NK细胞产品的临床级制造过程。图源 | pubmed.ncbi.nlm.nih.gov
在脐带血中NK细胞的含量更丰富,占淋巴细胞的30%,增值能力强且易于收集,能够充分离体扩增并且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脐带血NK细胞在同种异体移植时不需要严格HLA匹配,增加了异体使用时的便利性和可行性。因此脐带血是治疗性效应NK细胞的有力来源。
目前,脐带血来源NK细胞的治疗效果正在多个临床试验(比如NCT01619761和NCT02280525)中进行评估。
部分正在进行的NK细胞的临床试验。来源: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03 NK细胞治疗癌症临床研究案例
2023年6月,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则题为“Case Report: Cord blood-derived natural killer cells as new potential immunotherapy drug for solid tumor: a case study for endometrial cancer”的病例报告,描述了脐带血来源的NK细胞免疫疗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首次应用。
该研究报告了一例52岁的女性患者,诊断为低分化IVB期(T3N2M1)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白血病样反应和治疗前血小板增多症。由于她自身的NK细胞活性极低,该患者在2022年3月至9月期间接受了两个疗程的脐带血来源NK细胞输注治疗。
安全性:输注NK细胞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有效性:临床上观察到NK细胞可以调节全身抗肿瘤免疫,降低肿瘤活性,提高生活质量,并随着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消失而减小了腹部和骨盆肿块。NK细胞免疫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HE4和CA125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水平,而血红蛋白(Hb)增加到正常水平,其体内的NK细胞活性在两个疗程的治疗中也逐渐增加。
NK细胞治疗前后的表现状态评分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NK细胞第一个疗程:
患者部分反应,体力、食欲和睡眠质量都有所改善。通过CT扫描评估了CB-NK细胞免疫疗法的疗效,结果显示腹部和骨盆肿块以及不同区域的多个肿大淋巴结显著减少。然而,右髂血管周围的一些淋巴结和双侧腋窝淋巴结的大小略有增加,两肺仍存在多个结节,表明可能有转移(下图A)
NK细胞第二个疗程:
PET-CT扫描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的PET-CT成像相比,子宫右侧高代谢物质的尺寸减小,子宫的代谢和体积显著减少。尽管右股骨头的肿块和右第10和第11肋骨的骨转移没有变化,但骨转移的代谢恢复正常。颈部、纵隔、腹膜后和骨盆的多发淋巴结转移也消失(下图B)。
这项试验启发了使用脐带血来源NK细胞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免疫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04 普通人如何利用NK细胞防癌抗衰
从正常细胞癌变到形成肿瘤,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而在这个漫长过程中,NK 细胞本应扮演 “早期杀手” 的角色。可惜的是,多数人直到确诊癌症才想起求助NK细胞治疗。
健康管理不应该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与其在疾病爆发后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不如在“未病”阶段就及时激活 NK 细胞这个“免疫特工”。
专业期刊《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一篇名为“Lymphocyte Subset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 Healthy Old Peopleand Centenarians(健康老人和百岁老人的NK细胞活性分析)”的文章揭示了不同人群体内的NK细胞活性差异以及NK细胞的防癌抗衰能力。
研究团队深入观察了包括26位百岁老人在内的138名年龄跨度从4岁至106岁的健康个体,发现长寿人群体内NK细胞功能更强大:
年轻人群中,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大约为63% 中年人群中NK细胞杀伤效率有所下降,约为33% 而那些百岁长寿老人群体中,NK细胞的杀伤活性高达到55%如果能将NK细胞的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活性保持在最高,那它就能够成为机体抗衰老、保持健康的中坚力量。
针对不同人群,NK细胞的作用:
▶ 健康人士: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
▶ 癌症患者:辅助治疗,缩小病灶,预防复发转移;也可同放化疗并用,取得更好疗效
朱媛媛的离世,给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在癌症年轻化的当下,我们既要关注新兴的抗癌技术,也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防癌细节。尤其年龄较大,精力不足者,免疫力下降者,癌症风险(有癌症家族史、癌症标志物指标升高、接触致癌物品等)人群,定期进行防癌筛查必不可少。
正如朱媛媛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说的:“认真活好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送别媛媛,也愿大家都能重视健康,认真而热烈地生活。
发布于:广东省汇融优配-配资平台网址-十倍杠杆股票-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