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睡觉的狮子
又至中元,暮色里似还飘着四年前那缕难散的愁绪——正是这一天,您驾鹤西去,是不是西天的路上也堵车,把您堵在了路上;是不是天堂真的很美,您才会舍得一去不回。
您生于 1932 年的一个寒冬,正是“九一八”事变后飘摇、动荡的年代。每当您谈及家族往事,总会感慨地说起,我的曾祖父在世时,我们王家也属于大户人家,家庭殷实,一年仅蜂蜜就有好几百斤,还常常帮助他人,是村上的富人家,然而,曾祖父离世时,祖父尚且年幼,无力承担起家族的重任,导致家道逐渐衰落。想必曾祖父绝不会想到,他的儿女——我的爷爷和奶奶,竟会先后因饥荒而离世。
您说:“爷爷、奶奶去世后,自己原本就命悬一线,后更是雪上加霜,有村上人的接济才活了下来。”这份恩情,您记了一辈子,也偿还一辈子。也就有了后来我妈常说的,您是全村人的“孝子”,家里的事不管,天天忙村上的事,多少有些埋怨,但更多的还是理解和对村上人的感激。
展开剩余83%您虽然不怎么顾家,但一生乐于助人、热心肠。村上常有人还说,您是全村人的“保姆”,也是全村人的父亲,可以说您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村上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几乎不是在忙村上的事,就是在忙村上事的路上。村上若有老人去世,您三天五天守在其家,尽心尽力,用我妈的话说:“比孝子还孝子。”
有一段时间,由于北方丧葬文化仍沿袭传统礼制,流程格外复杂繁琐,需要一人或多人牵头料理后事,安排挖坟的、挑水的、劈柴的、招呼客人,忙前忙后。说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的确如此。丧葬期间,全村人都来帮忙,也都来吃饭,有的三天,有的五天,也有一个礼拜甚至更长。
您没读过书,不识字,却活得比谁都通透,村里的婚、丧、嫁、娶,东家的猪拱了西家的菜,狗蛋和他媳妇打架了,媳妇跑回娘家了;村上的二狗子娶媳妇了……没有一件事能少得了您。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时而还充当一回鹊桥使者。可家里的事您过问不多,家里的面柜什么时候见底,大红马的草料有无贮备,这些好像和您都没关系,我记得我不到十五岁就是家里的多面手,耕地、种田,半夜给大红马添草加料。我现在还经常说,正是您的这种“不经意”,锻炼了我独立与自强的个性,正如古语所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段成长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最为自豪的篇章。
您正直、无私、豁达、好客,当生产队长二十多年,即便在那个困难时代,也从没想过占队上一分钱的便宜,而且经常免费招待公社、县上驻队干部。记得有一次乡上书记一行来村上检查工作,我妈实在拿不出什么招待,就把家里仅有的玉米面,精心做成饸络的样子,由于是玉米面,您还觉得没有招待好客人,也觉得没有面子,当面问母亲,为什么没用白面做,母亲委屈的泪水告诉在座的所有人,这是家里仅有的玉米面。您就是这样一个人,家里有什么,没什么,都是路人,但对客人古道热肠、哪怕下一顿去讨饭,也要尽其所能的那种。当时不仅免费招待驻队干部,而且对流动放映员也特别热情,流动放映员每次来,都提出吃住家里。说什么不论吃什么,他们都开心,说什么在我们家就和一家人一样,没有陌生感。记得在没有分家前,我们一大家十五六口人,煮一大锅土豆或一大锅玉米,和放映员围在一起,那个你争我抢的热闹场面,现在想起还是温馨无比,幸福满满。
我记得我的第一个名字还是放映员和我一起睡炕上时起的呢,那时的放映员是文化人的代表,农村放电影不像现在结束后自己开车就回去,大多都是第二天回去,或者有的都不回去,就住在村上等下一站确定后,村上用板车将机器送到下一个村接着放,即便是同样的片子,那个时候看一场电影比过年还高兴,您像一个“娃娃头”,吃过晚饭就会带着我们奔赴电影场,有时一个晚上跑10多公里都要看一场电影。
现在想起这些,心里全是甜。您这辈子,能得到全村人的信任和夸赞,我这做儿子的,比谁都自豪。我每次回家,村上人对我也特别客气。我知道,那是您当年用真心换回来的情分,您没有文化也不识字,可您做的事,比书里写的“大贤” 还让人佩服。就像那句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吧。同学说:“您是一辈子的好人,河两边(两个村)的老总理(管事的),秧歌会的老头人……温暖了别人,辛苦了自己。”战友说: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是您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您的爱,从来都不张扬,却藏在细枝末节里。我记得以前跟您开玩笑,“您是全村人的父亲,当初咱们家那么穷,您有很大责任”,您笑笑,我也笑笑。记得有一年回家,和您一起到菜子街上,我看到街上有卖甜醅子(类似甜酒酿),不由得想起家乡的味道,有点馋馋的感觉,买了一碗,吃了两大口,由于要开车,不敢多吃,准备把剩下的丢弃时,您接过碗说:“我吃,我不嫌弃。”这句话让我感到既尴尬又温暖,仿佛一瞬间我又变回了那个依赖您的小孩。确实,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而父母,始终是那个无条件给予爱的人。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动了很久,也许这份感动会持续一生,父爱是无声的惊雷,却震耳欲聋。
您来过金华,也对金华满是喜欢,在金华住过数月,早上孝顺的儿媳妇为您准备好灌灌茶,北方灌灌茶相当于金华的下午茶点,小零食摆得满满一桌,有烤饼、麻花、水果、葡萄干。然后您沿着江边公园走走看看,刚开始我怕您迷路,还给您准备了警民联系卡,装在口袋里,如果没有按时回来,我也会不自然地到大门口去看看。不过,您每次都能准时回来,也是怕我们担心。
您身体一直不错,记得有一年我带您到医院检查身体,血压120/70,心率75,各项指标不输年轻人。有时还给我秀一秀,能把手指向后翻成 V 字形状,我都做不到。带您到双龙洞吃烧烤,爬山比我还快,您说:“爬这点山算什么,在老家放羊时,一天走得比这多得多,爬的坡比这陡得多。”您到北京爬长城,到海南穿沙滩服骑摩托艇驰骋大海,高兴得像个孩子,根本看不出此时已88岁高龄。您一生豁达,秉持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四年前,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乡亲。当时我还在单位上班,突然接到电话——陪伴在父亲身边的大哥,还有战友用急促的声音告诉我:“老爷子走了。”尽管我内心有所预感,但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悲痛,自责、伤感涌上心头,潸然泪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在没有人的地方失声痛哭,这个日子我真成了没有爹娘的孩子,母亲2008年仙逝。
今天是中元节,也是您的祭日,我坐在这儿写这些话,就像跟您面对面聊天一样,回想您走过的九十二个春秋,从年轻时与同伴通宵打牌,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一瓶酒精兑水的喜悦;到后来站在村口为全村人遮风挡雨;从孤独的青春岁月,到子孙满堂的幸福时光。您的一生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称不上“伟大”,却在乡邻的心中刻下了温暖的印记。当您在全村人的告别声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时,那些此起彼伏的“老爷子一路好走”,是对您这辈子最厚重的褒奖。
爸,您给我的,不只是一条命,而是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记得您曾说过:“啥时候都不能占公家和别人的便宜。”这句朴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话语,如航海者手中的灯塔,指引我人生的航向;更像夜空中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愿天堂里的您,能和妈好好歇一歇,不要再为乡邻的事奔波,不要再为家里的生计而操心。爸,我们都想您。
发布于:浙江省汇融优配-配资平台网址-十倍杠杆股票-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