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隆中隐居,闲着没事喜欢唱歌,他最常唱的是一首《梁甫吟》。其词曰:“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首词仿佛带着我们穿越了千年时光:在齐国的国都临淄遥望远方,发现了三座坟冢,外观相似,原来是埋葬了三位关系极好的人。他们是谁?是齐国的将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
他们为什么会死去呢?因为齐国的相国晏子设计害死了他。歌词中的故事穿越千百年到如今,仍然有一丝萧索的味道,而这个故事也要从春秋时代说起。
春秋时期,齐国作为老牌强国,在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彼时,齐景公在位,他活跃于公元前527年至前490年,堪称齐国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的君王。
景公麾下,有三位武将堪称战神下凡,战斗力爆表:公孙接勇悍无双,赤手空拳便能与猛虎搏击;田开疆膂力惊人,能拉开百担强弓,威震四方;古冶子更是水中蛟龙,水性绝伦,但凡水战,无人能出其右。
展开剩余79%这三人凭借非凡武艺与赫赫战功,不仅手握重兵,权势也水涨船高,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已然威胁到齐景公的统治根基。
而齐国相国晏子,作为文臣集团的中流砥柱,敏锐地察觉到此中危机。这三位将军,不单极大压缩了卿大夫们的生存空间,更是逼齐景公的王权王座。
平日里晏子身为百官之首,地位尊崇,可每次与这三位武将碰面,哪怕身份高出一截,仍得客客气气行礼,恭恭敬敬问候。反观公孙接三人,却总是趾高气昂,对晏子颐指气使,令晏子心中暗怒,决意寻机化解危局。
聪明人等待机会,而成功者往往擅长制造机会。晏子深谙此道,便迅速面见齐景公,一番肺腑之言直击要害:
“大王啊,纵观列国,贤明君王无不招揽善战良将以为羽翼,可这些将领,需具备两大关键素养。其一,必当对君王忠心耿耿,武将若心怀不轨,背刺君王,那君王可就危在旦夕;其二,要与同僚和睦相处,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极易骄纵任性,若内部失和,祸乱必生。如今,我齐国武将既不忠君,又不睦僚,若不趁早处置,恐酿大祸啊!”
齐景公闻之,深以为然,频频点头,可随即面露难色:“相国所言甚是,只是这三人本领高强,兵权在握,倘若贸然行动,稍有差池,他们联手反叛,如何是好?”
晏子心中早有定计,当即请齐景公召来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人训话。众人皆以为,此番训话不过是齐景公试探惩戒之举,殊不知,剧情陡然反转。齐景公竟和颜悦色,拿出两个饱满鲜嫩、令人垂涎欲滴的桃子,当众赏赐。
晏子见状,在旁添柴加薪,轻声道:“国君恩泽,赐桃予三位,只是桃子仅有两枚,诸位就依功劳大小,自行取用吧。”
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打破僵局,他瞧出这定是晏子的巧计,若不拿桃,无疑是自认怯懦,拱手将荣耀让与他人;可拿了桃子,又意味着必有一人空手而归。思来想去,自觉论武力,在场无人能及,便心一横,伸手取了一枚桃子,紧紧揣入怀中。
田开疆见此,心中不服,暗自思忖:这些年我开疆拓土,为齐国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怎就不能得一桃?这般想着,也大步上前,取走一枚桃子。
此刻,剩下的古冶子,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据史书记载,他能耐超凡,单打独斗,收拾公孙接和田开疆不在话下。他心中愤懑:我曾护卫景公横渡惊涛骇浪的黄河,这般生死之功,难道还抵不上你二人?这桃子,我拿得理所应当!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闻古冶子这番言语,心中一震,如梦初醒,顿感羞愧难当。二人相视,眼中满是懊悔:我们这般贪婪,还厚颜苟活,怎配称作英勇将领?越想越觉无地自容,索性交出桃子,拔剑自刎,鲜血瞬间染红地面。
古冶子目睹同僚惨状,呆立当场,心中恰似翻江倒海。刹那间,自责、悔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同生共死的兄弟因我而死,我若独活,是为不仁;我言语相激,致他们命丧黄泉,是为不义。这般不仁不义之人,还有何颜面苟存于世?一念及此,他亦拔剑出鞘,决然抹向脖颈。
转瞬之间,晏子仅凭两个桃子,兵不血刃地除去三位心腹大患,此计便是名震千古的“二桃杀三士”。这一计谋,有个令人胆寒的名号——“千古阳谋”。
何为阳谋?直白而言,就是我摆明了要算计你、坑害你、取你性命,你即便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根本寻不到破解之法。
有人事后评说,这三人何妨大度些,都舍弃桃子,不就万事大吉?实则不然,置身春秋那个特殊时代,世人将荣誉、荣辱看得比性命还重。晏子以分桃为赏功之举,既已挑起竞争,便无人愿退、无人敢弃。毕竟,在一人至少需得一桃的规则下,三人注定无法均分两桃。
亦有人指责,是三人性格乖张,才为几个桃子赔上性命。实则大谬,他们是不慎落入晏子精心设计的圈套。细究之下,晏子操控桃子数量的手段堪称精妙绝伦。
若三个人分一个桃子,唯得桃者尊享殊荣,其余二人虽落选却也彼此平衡,矛盾不至于激化;若三个人分三个桃子,人手一桃,皆大欢喜,自然无法挑起争端,分桃便成无谓之举。
唯有两个桃子分给三人,才是无解死局。得桃二人获荣耀加身,未得桃者独吞屈辱。在那个视名节如命的时代,谁能忍受孤身一人背负莫大耻辱?
于是,无论谁沦为无桃之人,都会在骤临的屈辱中,陷入愤怒、扭曲、贪婪、羞耻的情绪漩涡,与得桃者产生深仇大恨。得桃者因愧疚难安,以死谢罪;无桃者因负罪感沉重,同样舍生求死。
“千古阳谋”,果真是名不虚传。曾有人喟然长叹:区区一个桃子,当真有这般魔力?或许我们可以轻飘飘地回应:桃子不重要,只是因为分桃的人不是你。历史历史冷知识历史故事历史回眸
文本来源:@历史其实挺有趣的视频内容
发布于:天津市汇融优配-配资平台网址-十倍杠杆股票-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