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1、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重要原则:简化核算,不设“其他收益”科目。所有利得,只要不属于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收入,统一计入“营业外收入”。
2、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核心判断标准(企业会计准则下):是否源于“日常活动”。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他日常利得用“其他收益”科目;与非日常活动相关的各项利得用“营业处收入”科目。
一、核心概念与根本区别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分准则详解与应用场景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1. “其他收益”科目
核算内容: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他日常利得。
典型业务及分录:
政府补助(如稳岗补贴、研发补贴):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增值税退税(即征即退、加计抵减):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个税手续费返还:`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
2. “营业外收入”科目
核算内容:与非日常活动相关的各项利得。
典型业务及分录:
违约金/罚款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
盘盈利得、捐赠利得、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借:相关科目 贷:营业外收入
主要依据: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固定资产等)。
(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重要原则:简化核算,不设“其他收益”科目。所有利得,只要不属于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收入,统一计入“营业外收入”。
核算内容:将所有形式的利得(包括在《企业会计准则》下应计入“其他收益”的项目)全部纳入。
典型业务及分录:
政府补助/增值税退税/个税返还: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违约金/罚款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处理与企业准则一致)
主要依据: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九条: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财务报表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未设置“其他收益”科目。
三、实务要点
1. 首要问题:判断企业执行的准则
企业规模、融资需求等决定了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选择科目的前提。
2. 《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
收到一笔钱→判断是否与“日常活动”相关?
是(如补贴、退税)→ 其他收益
否(如赔款、捐赠)→ 营业外收入
3.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简化处理:
收到一笔钱(非主营业务收入)→ 全部计入营业外收入。无需复杂判断,极大简化了账务处理。
4. 报表影响:
对于收到大量政府补助的企业,执行不同准则会导致营业利润的巨大差异。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补助提升营业利润。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补助提升利润总额,但不影响营业利润。这会导致两类企业的业绩指标(如营业利润率)不可直接对比,分析时必须关注其执行的会计政策。
希望能帮助您彻底理解这两个科目的区别与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准确、规范的会计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汇融优配-配资平台网址-十倍杠杆股票-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